1月12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青岛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工作推进情况。市民营经济局局长郭振栋,市民营经济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江长海,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工业互联网处处长周新征,市财政局市场配置促进处处长李彬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认真学习领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背景和意义
依据我市产业特色优势,认真研究确定改造目标 组织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服务系列活动”,全面启动试点工作 组建“一池”“一库”“一专委会”,提供试点工作资源赋能和智力支撑 优选组建“推荐服务商资源池”
建设“数字化转型产品库” 组建“数字化转型专家委员会” 细化数字化转型工作路径,彰显城市试点“青岛特色” 总体规划,分步实施 部门协同,市区联动 示范引领,看样学样 引育并重,开放包容 切实做好资金支持,确保城市试点工作取得实效
还有这些大家关心的问题一起来看
↓↓↓
Q1 中国报道记者:我市拟组建“推荐服务商资源池”来推进数字化转型试点工作,请问我市在遴选推荐数字化服务商方面主要有哪些考量,主要标准有哪些? 江长海:服务商是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产品和服务的专业机构。在企业数字化转型过程当中,服务商在技术等方面提供有力的支持,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力量,也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所以我们开展了推荐服务商资源池的行动,主要是基于几方面的考量: 一是提供服务,为转型企业提供服务商的清单。应企业的需求遴选出一批服务商,遴选的目的就是免去转型企业东找西寻之苦,能够最快的速度找到适合他的服务商。这里面要特别说明一下,遴选服务商的目的是服务、推荐,而不是指定,这是我们的第一个考量。 二是坚持开放、专业、广泛的选优。我们的服务商很多,青岛有很多优秀的服务商,外地也有很多优秀的服务商,我们抱着开放的态度,欢迎全国各地的各类服务商都踊跃到青岛来为企业服务。只要有数字化转型服务的能力,我们就欢迎来加入服务商的队伍。服务商报名之后,我们会组建专家团队。有数字化转型的专家,有行业的专家,这两个行业方面的专家组成团队以后,就从信用、专业技术能力、服务能力等不同的维度,把服务商优中选优,可以把更多的优秀服务商推荐给青岛的企业,这是第二个考量。 三是推荐服务商名单,我们坚持动态管理,能上能下。服务商服务的怎么样,企业最有发言权。在工作开展初期,当企业不熟悉的时候,我们更多的是发挥专家的力量,遴选服务商。经过一段时间的运作服务之后,企业对服务商的情况也就慢慢熟悉了,为企业服务好、受企业欢迎的服务商我们就作为重点推荐,服务得不好,广大企业不满意的服务商我们就会从这个名单里面剔除出来。有一些服务商可能没有入选首批服务商的资源池,但是在后面的服务过程当中,给企业提供了很多的优质服务,企业非常满意,我们也会把这个服务商不断纳入资源池之中,所以资源池是一个动态管理的,保持一个良好状态。 第二个问题是遴选的标准,从以下几个维度考量:一是服务商的信用好。要遵纪守法、重信守诺,对企业承诺的服务,承诺了就要办到,这是第一个方面的标准。二是专业力量比较强。因为数字化转型是系统的工程,比较专业、比较复杂。对于一个新的行业,如果服务商要介入,基本上有6-8个人的团队在2个月时间摸清情况,设计好了最终的产品以后由当地的服务人员对企业的情况进行个性化的诊断、交付以及后续的服务等,这是非常的专业,所以对服务商的专业能力作为一个非常重要的考量。三是要熟悉青岛的企业。特别是这次数字化转型试点四个细分行业的情况要比较熟悉,上手就能干活,就能为青岛的企业服务。四是价格要优惠。在保证服务商合理利润的前提下,尽量地提供优惠的价格,为我们当地的企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 我们现在已经拟好了遴选服务商的通知,已经在广泛地征求意见,最近几天就会向社会发布,请大家进行关注这几个渠道:一是青岛市民营经济发展局的官网,二是青岛企业之家微信公众号,三是青岛政策通平台。除了这三个渠道之外,我们还在其他更广泛的领域进行宣传和推介,让更多的服务商得到这个消息,能投入到我们数字化转型的试点中,为青岛市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添砖加瓦。
Q2 大众网记者:据了解,国家将给予专项资金支持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请问资金重点支持哪些方面?青岛市支持数字化转型有哪些政策措施? 李彬:根据国家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的相关通知要求,试点期间青岛市将预计可以获得中央财政约1.5亿元的资金支持,对于这笔中央资金,计划主要用于以下两方面: 拟安排1.25亿元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支持四个细分行业的600家中小企业开展生产制造等环节数字化改造相关的软件、云服务和网关、路由等数据采集传输设备支出,提升整体数字化发展水平。其中,支持500家企业达到数字化水平二级,平均每家企业补贴约15万元左右,会根据实际情况最后核定标准。支持100家企业达到数字化水平三级及以上,打造数字化改造标杆,每家企业最高给予50万元左右的资金补贴。 拟安排2500万元支持服务商提升能力水平。具体包括遴选优秀服务商及优秀解决方案产品,遴选“链式”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开展数字化转型培训、产业对接活动,更新完善公共服务平台等工作,委托有资质的专业机构对企业开展线下数字化水平评测和冠标。 青岛市重点从支持企业硬件设备数字化改造、打造数字化改造标杆、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三个维度支持企业数字化改造,配套专项政策措施,累计安排资金约2.5亿元。 固本强基、升级迭代,支持硬件设备数字化改造。在中央资金重点支持软件、云服务等基础上,市级资金着重支持企业硬件生产设备数字化升级改造。一是对实施技术改造并符合相应标准的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按照年度设备投资额的一定比例,给予最高600万元奖补,属于基础领域攻关突破和产业化应用、替代进口产业化补足重点产业关键环节短板的重大技改项目,可视情给予最高2000万元支持。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含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开展技术改造,且企业上年度设备投资额达到100万元以上的,引导企业走“专精特新”的数字化道路。 标杆引领、示范带动,打造数字化改造标杆。鼓励引导企业聚焦核心业务和产品,实施深度数字化改造,打造改造标杆。包括:对国家级“5G全连接工厂”“数字领航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和省级智能制造标杆企业分别给予资金奖励和支持。对市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达到一定标准和要求之后,给予一定的资金奖励和支持。对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贯标二级以上企业评估费用,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 平台赋能、优化环境,培育数字化转型生态。支持我市工业互联网平台和数字化转型服务商提升服务能力水平,努力打造一支专业数字化服务队伍,加快突破数字化转型瓶颈,破解数字化改造难题。包括:对新入选的国家级“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给予一次性1000万元奖励,对新获评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省5G行业应用创新推广中心给予资金支持和奖励。按照工业互联网平台服务企业上云用平台收入情况,给予资金支持奖励。对重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中心开展的数字化诊断和优秀工业互联网数字化转型促进中心分别给予一定的资金支持奖励。 市财政将积极配合民营和工信部门,在统筹用好中央和市级资金的基础上,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支持和引导作用,支持全市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工作取得实质性进展,取得新突破。
Q3 青岛新闻广播记者: 当前,工业互联网是实现企业数字化转型的重要途径,请问我市在推动工业互联网加速发展方面,采取了哪些举措? 周新征:近年来,我们以工业互联网为主线,通过实施“工赋青岛”“四新领航”专项行动,加快打造以平台赋能百业改造、以数据驱动千企升级、以场景支撑应用落地的新型工业化“青岛样板”,主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是突出融合创新,夯实信息通信新基建。入选全国首批“千兆城市”,建成开通青岛国家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成开通5G基站超3.7万个,Handle标识解析全球根节点(青岛)在上合示范区建成启用。推动“1+8”山东工业大数据中心体系建设,上线运营青岛人工智能计算中心。 二是突出平台引领,打造数字赋能新模式。做强“一超多专”工业互联网平台矩阵,累计培育国家级平台14家。卡奥斯连续5年位列全国“双跨”平台榜首,柠檬豆新入选国家级“双跨”平台。建设全国首个政企合作、市场化运作的工业互联网企业综合服务平台,连接1200余项公共服务和1.5万个赋能应用,服务青岛企业5000家,推动“企业跑腿”向“数据跑路”转变。 三是突出场景驱动,开拓产业发展新赛道。搭建全国首个工业互联网场景赋能公共服务平台,累计发布场景需求5050个,累计促成合作意向1000余个。累计培育智能工厂64家、数字化车间和自动化生产线569个,形成以海尔、青啤等“灯塔工厂”“数字领航”为代表的一批行业标杆。 四是完善数字化转型生态。推动平台加快赋能百业,卡奥斯平台赋能企业近16万家,柠檬豆平台服务企业超30万家。引进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等国家级智库机构,连续9年举办世界工业互联网产业大会,打造新模式新业态策源地。 下步,我们将深入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探索工业互联网新打法,不断完善“工赋青岛”模式,加快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一是在全国层面,以国家战略布局和政策落地为导向,争取更多“数字领航”企业、工业互联网平台、5G工厂等国家级示范项目。二是在全省层面,深度参与实施“工赋山东”行动,全力支持建设省级工业互联网综合服务平台,着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山东样板”。三是在全市层面,提高工业互联网平台普及率,大力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做强做优数字经济。
政策指导:发改委、商务部、民政部、国资委
本平台仅发布国家政策文件、信用管理工作动态和企业信用信息,不含任何商业信息
主办单位:全国城市工业品贸易中心联合会诚信企业推进中心
网站备案/许可证号: 京ICP备15061710号-2